一日三餐不規律,總是暴飲暴食,偏愛與重口味食物,不良的飲食結構,情緒波動大等可傷害胃部,易誘發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、胃炎以及胃食管反流等。面對各種胃病可利用中醫調理,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。
如何利用中醫調理胃???
1、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
分泌太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可消化胃腸道黏膜,從而造成慢性潰瘍。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,活動期潰瘍以邪實為主,所以治療的關鍵是祛邪。服用中藥來糾正紊亂的消化功能,防止潰瘍復發,促進潰瘍面愈合。除了服用中藥外,也可以采取穴位按摩或穴位貼敷,若胃部脹痛取天樞穴和氣海穴;胃脘隱痛應取關元穴、神闕穴以及中脘穴;打嗝和反酸時可以按摩內關穴、天突穴以及足三里穴。
2、胃食管反流病
中醫認為,胃食管反流病的根源不是胃酸分泌太多,是胃酸亂竄造成的。因此中醫治療的原則是,除了抑制胃酸分泌外,還需要解決胃酸逆行問題。若是胃氣上逆引起的反流,調理的重點是補脾胃,隨著脾胃運化功能正常,反流問題就能解決,因此應在醫生指導下辯證用調理脾胃的中成藥。另外,也可以采取穴位埋線法,也就是把羊腸線植入某部位或穴位,穴位會持續受到刺激,可取得穴位有中脘穴、胃腧穴和足三里穴,能減輕胃食管反流問題。
3、慢性胃炎
西醫仍然無法解決慢性胃炎問題,僅僅是對癥處理,緩解腹脹、食欲不振和疼痛等癥狀。中醫治療慢性胃炎的重點是活血化瘀、清熱解毒以及健脾益氣,不僅僅解決以上癥狀,而且也能促進部分萎縮性胃炎好轉。需在專業的中醫指導下辯證服用中成藥,如香砂劉君丸、附子理中丸等。另外,也可以對足三里穴、三陰穴、內關穴以及中脘穴等艾灸或按摩,能緩解反酸、打嗝、食欲下降、腹部脹痛和納呆等癥狀。
溫馨提示:
不管是哪種胃病,選擇哪種中成藥,都必須在醫生指導下辯證服用,不可擅自用藥,以免帶來副作用。日常生活中應呵護好胃部,保持一日三餐規律,不能忽略早餐或暴飲暴食;少吃刺激性的食物,如辣椒、花椒或芥末等;注意飲食清淡,多吃易消化的粥類或蔬果;調整好情緒,避免不良的情緒傷害胃粘膜。
本文網址:www.controldocumentary.com/content/show/ids/515.html,本文由濟南鑫貝西所有轉載或者引用必須注明"濟南鑫貝西"字樣,并表面本網網址www.controldocumentary.com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