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倫敦國王學院消息,研究人員對1459名癥狀持續12周以上的新冠后遺癥患者分析發現,最常見的癥狀可分為三個類型,與疫苗接種和病毒變異型有關的。
專家介紹,首先最常見的一類是以神經系統癥狀為主,包括疲勞、腦霧和頭痛,他們往往感染的是alpha或delta變異型;第二類是呼吸系統癥狀,包括胸痛、嚴重的呼吸急促,表明肺部已經受損,這類癥狀最常見于感染原始毒株且未接種疫苗的患者;第三類是其他癥狀,包括心悸、肌肉酸痛、皮膚變化等。
疫苗可降低后遺癥發病率,但無論是否接種疫苗,患者一旦出現后遺癥,癥狀類型均比較相似。還有一些其他癥候群,可能不是源于病毒本身,而是社會行為和治療方法帶來的影響。
這份研究未提到奧密克戎,而6月《柳葉刀》研究稱奧密克戎后遺癥率約4.5%,為delta的一半,而英國國家統計局稱BA.2的后遺癥率可達到9%。不管是哪一個,考慮到今年3月每日增長約10萬例,后遺癥患者數可能達到數百萬,亟待有效的防治策略。
新冠后遺癥不是一種疾病,而存在多種亞型;盡管后遺癥表現各種各樣,但在癥狀和病毒分型上存在共性。因此,分析這些亞型有助于找到更有效的策略,可通過人工智能學習,盡早識別并預防后遺癥風險,為不同的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。
本文網址:www.controldocumentary.com/content/show/ids/536.html,本文由濟南鑫貝西所有轉載或者引用必須注明"濟南鑫貝西"字樣,并表面本網網址www.controldocumentary.com;